一、市场可能不是10亿用户,而是几家不愿换供应商的头部企业

  • 一方面,从“数字化转型”到“新质生产力”,顶层设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,呼唤着技术的落地。这是时代给出的巨大推力
  • 另一方面,技术人员、创业者,怀揣着能改变世界的代码和模型,却反复撞在一堵无形的墙上

这堵墙,就是决策者脑中的“认知安全区”。

这里有两种语言,一种叫“技术”,一种叫“批复”,互相不理解。在传统的销售场景里,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三种角色:

  • 经验丰富的销售副总裁
  • 价格高昂的战略咨询顾问
  • 团队里那个有“体制内经验”的人

他们的共同特点是:极度依赖个人能力、经验无法复制、供给极不稳定、成本奇高。他们是手艺人,不是工业化的解决方案。


二、翻译式创新:“向上沟通”是科学,“搞定领导”是产品

本质是一种“认知翻译”能力,即能够将一项新事物的潜在价值,精准地转译为现有决策体系能够理解、接受并认为“可控”的语言

比如,想让家里那位只习惯用算盘的奶奶,接受一个叫“计算器”的新玩意。

你不能跟她说“这有液晶屏和集成电路”,她听不懂。

你得说:“奶奶,这东西就一‘电算盘’,按一下,顶您扒拉好几下,还不出错。电费?比您那台灯泡省多了。”


2.1 拆解翻译式创新

参与博弈的玩家

  • 创新体:新思想、新技术或新方案本身。它往往是陌生的、复杂的
  • 推动者:渴望变革的个体或团队,他们理解创新体的价值
  • 决策者 (老同志):掌握资源和审批权力的关键人物。他们优先考虑的是稳定、安全、可预测性,对“不确定性”天然排斥
  • 现有系统:组织内已经固化的规则、流程、KPI、预算制度和文化习惯。它是决策者赖以生存的“舒适区”

博弈规则

  • 规则一:语言错位。推动者讲的是“可能性、效率、未来”,而决策者听的是“风险、成本、责任”。二者之间存在天然的沟通鸿沟
  • 规则二:风险厌恶。现有系统像一个“免疫系统”,会自动排斥无法识别的“外来物”(创新体)。决策者的首要职责是维护系统稳定,因此“我不决策就不会错”是其潜意识里的第一原则
  • 规则三:利益绑定。一项创新能否被批准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帮助决策者巩固其现有利益,或至少不损害其利益。这些利益包括:完成考核指标、规避责任风险、获得上级认可等

博弈目标
当这些玩家按此结构进行博弈,系统涌现出的核心功能是“获得通行许可”。这个过程的最终目的,不是为了证明技术多牛,而是为了让创新体能够绕过或通过“组织免疫系统”的排异反应,获得进入下一个阶段(试点、实施、推广)的“准生证”。


2.2 模拟场景说明

老旧社区的“智慧养老”改造

1. 设定目标
在幸福里社区,新来的年轻社工小李,希望能说服快退休的社区书记王主任,批准一笔小额经费(5000元),试点一个“社区智慧助老”微信小程序

2. 应用规则

博弈玩家:

  • 创新体:“智慧助老”小程序(功能:一键呼叫、配餐预定、活动报名)
  • 推动者:社工小李
  • 决策者:王书记
  • 现有系统:社区的纸质台账、电话通知、依赖人力上门的工作模式,以及“为人民服务”、“安全第一”的核心考核指标

3. 博弈规则应用

  • 应用“语言错位”规则:小李不能说“AI赋能”、“数据中台”,而要说这是“学雷锋数字台账”,是“服务群众的新本本”
  • 应用“风险厌恶”规则:不提“颠覆”,只说“补充”。强调这是对现有工作的“好帮手”,而不是“替代者”,并且只在一个楼门里“试点”,风险极小
  • 应用“利益绑定”规则:强调这个试点能成为王书记退休前的一个“为老服务亮点工程”,是向上级汇报工作时一个拿得出手的具体案例

4. 社工小李的博弈方案:“三步走”汇报法

1)切入痛点:“王书记,咱们社区独居老人电话回访的纸质记录,每次整理和查找都特别费劲,还容易出错。”(不说我的方案多好,先说您现在的烦恼)

2)包装方案:“我想申请一笔小钱,把这个‘纸本本’变成一个‘掌上本本’。就用微信,老人们点一下,咱们就知道谁家要订饭了。这不就是把咱们的关怀,送得更快了一步嘛?我管它叫‘一线通’智慧服务台账。”

3)锁定利益:“咱们先在3号楼试试,花不了几个钱。要是效果好,年底总结报给街道,这就是您领导下的‘科技助老’创新举措。您看这事能批不?”


三、技术创业者的商业化窘境

“技术决定你能不能跑,但‘老同志的批字’决定你能不能活。”

一边是指数级增长的创新技术,渴望进入体制内获得认可与市场;另一边是线性供给、极度稀缺的“人肉翻译官”。这个巨大的剪刀差,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结构性机会。

政企市场需要一个产品:

充满技术术语、商业黑话的创新项目方案,一键“翻译”成一份完全符合体制内语境、逻辑清晰、重点突出、高度对齐最新政策话语体系的汇报材料。它交付的不是文字,是“通行证”。

3.1 核心壁垒是语料库

  1. 语料库:持续更新、深度分析的国家、省、市级政策文件、政府工作报告、领导讲话稿,形成独一无二的“审批语境”数据集
  2. 风险词规避:我们训练模型识别并替换“”、“”等高风险词汇,代之以“升级”、“优化”、“探索”等安全词汇
  3. 价值点对齐:自动将技术优势(如:高并发)翻译成决策者关心的价值(如:保障高峰期服务稳定性,提升群众满意度)

3.2 应用场景:从写本子,到做汇报

任何需要与体制内决策者沟通的场景,需要这个产品:

  • 项目申报:将商业计划书一键转化为政府扶持基金的申报材料
  • 内部立项:为大型国企、央企的技术部门提供获得领导层批准的内部立项报告
  • 成果汇报:把技术指标的突破,包装成对“治理能力现代化”的贡献

四、总结:翻译不只发生在不同语种之间,也在不同语境之间

通过AI驱动的体制语境翻译(是什么),帮助前沿科技跨越组织认知鸿沟(为什么需要),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被决策的价值(怎么做),以SaaS订阅模式(怎么增长)实现商业化,这就是创新。

标签:商业化

你的评论